2007/09/30

濫用統計數據

對於懶惰或無知的記者來說,編纂故事最容易的途徑之一就是信手拈來若干數據,做快速且不精確的分析,然後推斷出一個趨勢。記者能援引若干數據(在緊要關頭,即使是單一數據都行),虛飾並支援他或她腦中的一切想法。即使向來自詡為‘記錄之報’(無論目前這個詞實際上意味著什麼)、令人肅然起敬的《紐約時報》,也已多次淪落到這個陷阱之中,而且,在過去幾年內,這種情況發生的次數愈來愈頻繁。
以最近的一篇文章‘網路購物熱潮漸褪’(Online sales lose steam,2007年6月16日刊出)為例,該文猜測網路購物正失去對客戶的吸引力,因為年成長率已經從25%下降到大約1%。在這裡,我首先要先聲明的是,我並不是要議論那些原始數據,而是想討論一下該篇報導對這些原始數據所做出的解釋。
有兩個原因讓我想進一步討論這個問題:首先,如果總零售銷售額大致上成長了約5%,那麼,10%的成長相對於整體市場而言,仍然是非常、非常好,而且十分引人矚目的;其次,指數級成長的數學公式和大者恆大的定律已證實,你無法長期以更大的因數超越基數成長,否則的話,除非你能很快地控制整個經濟,而這是不可能發生的。
然而,這篇報導的作者並沒有費心地將事實放在他們的預設前提之中,更糟糕的是,這樣的統計數字濫用正變得更常見,最終的結果是,這類錯誤引用數據的分析可能會對必須獲得正確市場情報的工程人員帶來更多阻礙,特別是當他們必須決定開發哪一種產品的時候。
當一些分析師指出,某種IC或應用的市場正從一個非常小的基數開始快速成長、並暗示這種成長在可預見的未來還將持續成長之際,我不禁啞然失笑!在可預見的未來,難道行動電話DVR視訊遊戲、蘋果的iPhone(還包含所有你能指出的熱門產品,但這不是重點)等市場都將持續以20%的年成長率成長,直到地球上每個人都擁有幾個這類熱門商品嗎?我認為這是不可能的!
為什麼我對這種現象感到憂慮?作為一位工程師,我了解優良的設計必須結合對數據、分析和在正確平衡中的直覺。有時候,數字支援直覺,但有時不會支援;不過,撰寫分析報告或報導的人,至少應該誠實對待數字所表達的意義。數字或許是正確的,但對數字的組織過程及呈現出的結果卻是錯誤的。或者,該數據或許具有固有的誤差幅度,這意味著這些數字有可能讓不同的人針對不同的情況作出廣泛的解釋。又或者,你可能將成長趨緩與實際市場的趨緩情況混淆了。
我經常震驚於那些高價的市場研究報告所表達的數字及其對市場的看法,舉例來說,這種報告可能預測某種產品的市場在未來5年內將成長57.34%;真是見鬼!若果真如此,這篇報告就是一顆擁有四個有效數字的占卜水晶球了!事實上,更有意義的說法是:市場將成長57%,但是,其中會具有大約10%到20%的誤差帶。錯誤預測隱含的精確性會同時呈現出極歡欣與極可悲的情況!
數字是偉大的,數字也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由於無知、懶惰或二者兼具而導致的數據誤用案例是如此之多,使得工程師愈來愈難以利用這些報導。我們知道我們不得不運用這些數據,但是,在使用它們時,你得要非常、非常的小心。

0 回應: